科研成果:
著作
《中国电影刊物史稿1921-1949》,中国电影出版社,2017年7月版。
《中国大百科全书•影视学》第三版(影视导演卷) 副主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22年12月版。
《民国时期电影文献辑刊》(56卷) 副主编 中国国家图书馆
《中国电影历史图志(1896-2015)》(上、下),本人负责1930年-1950年部分写作。
代表性论文
1、《〈电声〉的办刊理念及电影史意义》,《文艺研究》,2010年第11期。
2、《纸上光影:电影刊物与早期中国电影史书写》,《文艺研究》,2013年第5期。
3、《“内参片”的放映及其对新中国电影的影响》,《文艺研究》2016年第8期。
4、《从电影刊物看沦陷时期上海电影的“抗议性”——以< 上海影坛>为中心的考察》,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》,2012年第5期。
5、《〈影戏杂志〉:中国电影刊物的初始探索》,《当代电影》,2011年第9期。
6、《抗战后上海电影刊物的形态特征——以< 电影杂志>为例的考察》,《当代文坛》,2012年第5期。
7、《从电影杂志看早期中国电影商业美学的传统资源——以〈电声〉、〈青青电影〉为例》,《当代电影》,2009年第8期。
8、《电影特刊与早期中国电影研究》,《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》,2014年第6期。
9、《〈新影坛〉与上海沦陷时期汪伪政权的电影政策》,《江苏社会科学》,2011年第6期。
10、《20世纪30年代上海“附属性电影刊物”初探——以< 联华画报>、< 明星月报>为例》,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(音乐与表演)》,2013年第3期。
11、《中国电影商业探索与革命话语的互渗——以易装表演为中心》《艺术传播研究》2024年第1期。
12、《论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史料意识》,《江苏社会科学》,2018年第1期。(论文被《人大复印资料》2018年第5期全文转载。
13、《从〈风筝〉看“十七年”时期中外合拍片的突破与局限》,《文艺争鸣》,2020年第3期。
14、《电影史研究中史料的跨界与扩容》,《文学研究》,2018年第4卷第2期。P140-146。
15、《战时“沦陷区”的中日合拍片述评》,《当代电影》,2017年第3期。本文被收录进北京师范大学主编《影史影人新研究》文集。
16、《微观史学与中国电影史书写的两条路径》,《文艺争鸣》,2022年第8期。
17、《莺歌燕舞外的政治杂音——重读影片< 万紫千红>》,《当代电影》,2016年第3期。
18、《〈青青电影〉与早期中国电影的历史现场》,《影视文化》,2009年第1期。
19、《〈电影月报〉:影界整合、理论初探与跨界交融》,《影视文化》,2010年第3期。
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:
1、江苏省人文社科项目重点项目“民国时期南京学派影视研究之研究”。
2、国家人才项目“中国电影国际交流史”。
3、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“呐喊与低语——重塑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(1937-1945)”。
4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“中国现代电影文学资料的发掘、整理与资源库建设”之“中国现代电影文学传播资料的发掘与整理”。
5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“电影刊物与中国电影史”。
6、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“江苏近现代艺术家数据库建设”。
7、国家社科项目重大项目“中国电影编年纪事”,负责撰写第二卷。
8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“早期(1949年以前)中国纪录电影的制作与传播研究”。
9、江苏省人文社科青年项目“民国时期南京地区纪录片创作研究”。
10、国家人文社科重点项目“中国电影史学与资料库建设研究”。
11、国家广电总局部级课题“中国电影图志”,承担30—60年代中国电影图志部分的写作。
12、参与国家广电总局部级课题 “民营电影业发展战略与实践研究”,承担《当下民营电影公司的结构重组与业态整合策略研究》部分的写作。
所获奖励荣誉:
2020年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“青年成果奖”
2018年获得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
2017年获得“仲英青年学者”称号。
2019年获得江苏省“优青”称号。
2017年获得必威betway官网入口科研原创奖二等奖。
2015年必威betway官网入口青年教师科研原创奖。
2014年紫金文艺评论奖三等奖。
2012年获江苏省文艺评论奖二等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