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组:杜骏飞(组长)蒋旭峰 胡翼青 周凯
刘倩 杜骏飞 现代人的私人仪式建构——仪式化的行为轨迹
薛婷蒋旭峰 整容过程中“身体美”的信息接收与传播的心理机制——基于南京地区整容群体的考察
臧嘉诚 巢乃鹏 青少年网络游戏中的焦虑心理研究
许珂胡翼青 农村健康信息传播研究——以江苏省XX村
吴颖胡翼青 新媒体时代草根慈善NGO信任关系模型研究
吴静周凯网络虚拟社区的舆论领袖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认同——以豆瓣网小组的活跃人群为例
梁鹏 胡翼青 当代中国传播学研究的结构与危机——以传播学教材为例
地点:费彝民楼A座503
时间:10月30日(星期四)上午8:00
第二组 丁和根(组长)蒋旭峰 郑丽勇 周凯
吴雪娇 丁和根 民国时期南京电影业与市民文化关系研究
柯高阳 丁和根 大船转弯:新媒体时代传统报业集团的生存之困与转型观察
杨阳 王雄 媒介融合新语境下的纸媒融合策略研究——以《扬子晚报》媒介融合的实践和思考为例
程晓伟 周凯 传统主流纸质媒体多维传播的升级融合研究——以南京日报报业集团为例
杨昊宇 丁和根 我国财经媒体运营法律规制问题研究
李梁 郑丽勇 综艺节目中移动电商的品牌植入传播方式与效果研究
刘菡骊 蒋旭峰 文创(文化创意)产品的传播路径与营销策略——以中国大陆地区及台湾地区为例
地点:费彝民楼A座406
时间:10月31日(星期五)晚上7:00
第三组:潘知常(组长)邓利平 郑欣 朱丽丽
姜彦妤 潘知常 海岛渔村传播网络研究——舟山某离岛的民族志考察
唐奇云 朱丽丽 跨文化语境下的国际志愿活动传播实践研究——基于对某国际志愿组织巴厘岛分部的实地调查
熊海艳 郑欣 媒介镜像与理性选择: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想象研究
衣旭峰 郑欣 教育类公益传播的意义的生产——以某民间组织支教项目为例
张金凯 郑欣 媒介化分工: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观念研究
符文娟 王辰瑶 论新媒体对少数民族地区人际传播的影响——以和坪村为例
龙彩云 邓利平文化传播视野下苗族语言的坚守与裂变——基于贵州省台江县的田野调查
地点:费彝民楼A座408
时间:时间待定
第四组:陈堂发(组长)陈玉申 胡翼青王辰瑶
艾华 陈玉申 王芸生新闻活动研究
高晶怡陈玉申 论彭子冈新闻作品特色及思想基础
马英之陈玉申 范长江通讯中的文史元素分析——以西北通讯为例
苑明 王辰瑶 新闻专业主义:盔甲还是枷锁?
崔娇娇 陈堂发 媒体报道医患纠纷事件的风险与策略研究
郝英青陈堂发 对假新闻提起公益诉讼的可行性研究
刘翔宇 王辰瑶 台湾地区新闻作品的网络传播权问题研究
地点:费彝民A座407
时间:10月30日(星期四)下午2:00
第五组:王雄(组长)杜骏飞 祁林王蕾
徐颖 王蕾 媒体报道中“大妈”形象的污名化建构研究
庄永亮 杜骏飞 时政新闻中的形象建构与内在逻辑
王慧然王雄女性时尚杂志中的男性形象——以《Vogue》为例
赵诗凝 杜骏飞彼岸的想象----旅行文化的媒介建构与传播
刘琴 祁林 食物的文化传播——以南京盐水鸭为例
孙韵 祁林 从江南文化的媒介表征看江南文化的生产机制与政治诉求
姚婕 杜骏飞韩剧男性粉丝的身份认同与自我建构
地点:费彝民楼A座404
时间:10月29日(星期三)上午8:00
第六组郑丽勇(组长)丁和根 巢乃鹏 周海燕
张颖丁和根 自媒体的传播影响力研究
邱冰清 周海燕 参差计划——自媒体的内容生产,组织运作与国家控制
李怡巢乃鹏 移动互联中的多任务行为
孙阗巢乃鹏 新媒体使用、持续使用意向研究——以中国4G 业务的使用、持续使用为例
周小丹 王雄 以微博为平台的网络舆论非理性化表达的特征变迁研究
谢皓辰 郑丽勇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微信平台品牌忠诚度影响因素研究
地点:费彝民楼A座412
时间:10月26日(星期天)上午8:00
第七组:张红军(组长)邓利平 胡翼青 王蕾
丁云菲张红军 我国国家领袖的明星化形塑——基于十八大以来互联网上习近平的视频新闻报道研究
李娜娜 邓利平 中国丝绸之路题材的纪录片发展研究
韦玲霞王蕾 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关注度研究——以东方卫视的《女神的新衣》为例
许剑锋 胡翼青大陆地区综艺节目的“娱乐专业主义”探索与表达——基于《爸爸去哪儿》的个案研究
宋旻禹张红军 跨文化视角看中国古装电视剧在韩国传播研究
王安静 王蕾 从文化研究角度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兴起与兴盛
地点:费彝民楼A座409
时间:时间待定。
注意事项:
1.因学院本周学术活动较多,开题报告的时间拟定在10月22日(星期三)至10月31日(星期五)之间进行,具体时间有各组自行协商确定。
2.各组安排一名研究生同学做开题记录,并负责联系各位老师协调开题事宜。